种一季 收两茬 我市喜收5000亩头茬再生稻

本网讯(李心怡、颜青云)春种绿秧苗,八月稻田香,眼下,我市的再生稻迎来头茬成熟期。

再生稻是种一茬收获两回的水稻,中稻收割后,利用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,在适宜的水分、养分和温度、光照等环境条件下,再长一茬水稻,再收一次。与传统的早、晚两季水稻种植相比,具有省种、省工、节水等特点,可实现“一种两收”,提高亩均效益。

在河溶镇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里,收割机开足马力,来回奔忙,不一会儿,便满载着沉甸甸的稻谷,停靠在运粮车旁,将金黄色的稻谷倾泻而下。

当地的种粮户张华继种植了40多亩再生稻,当天收割的头茬再生稻正是他家的,“一台收割机一天可以收四五十亩,我的田一天就割完了。”

别看张华继的土地现在整齐划一,原来他家的田块分散在村里的各个角落,并不利于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操作,“小田并大田”试点工作开展后,村里土地细碎化的问题得到解决,张华继的粮田,从育秧、插秧、管护到收割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,产量也有了保证。

张华继说:“现在看这个长势,两季的收入大概每亩1700元到1800元,和去年相比每亩增收50到100元。”

产量和收入的提高,也离不开品种的变化。为提高粮食单产,我市农业部门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,因地制宜,科学调整更适合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。

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刘绪红说:“我们今年推广新的品种,克服了去年不耐低温、不抗倒伏、病虫害抗性差的特点,我们预测产量有大的提升,品质比较优质。”

再生稻品质提高了,销售自然不用愁,当地采用订单式种植模式,让稻谷还在田里的时候,就已经有了销路,给种粮户们吃下一颗定心丸。

据了解,我市在落实种植早晚两季水稻的同时,大力发展“一季稻+再生稻”生产,进一步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,今年再生稻种植面积在5000亩左右,呈逐年增加趋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