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】化零为整 小田变大田

本网讯(方梓轩、李心怡)粮以田为基,农以田为本,告别土地细碎化,让小田变大田,怎么变?农民愿意变吗?我市作为湖北省十个小田并大田改革试点县市之一,变得效果又如何呢?

在庙前镇清平河村千亩水稻种植基地,植保无人机正在沿着稻田匀速飞行,有序地向田间喷扫药剂,短短几分钟,就完成了几亩地的飞防作业。

“小田并大田后,田都变成了方形,更方便机械作业,不管是拖拉机、无人机、还是收割机,都减少了机械作业的成本。”当阳勤俭家庭农场场主陈平说起了如今的变化。

在推动小田并大田的过程中,如何既能保护农户权益,又能提高耕种效益?我市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,因时因势创新举措,讲好“一户一块田”的经营法,立足三类农户,分类施策,把公共空间治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。

庙前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陈兵介绍说:“我们现在采取的是把一家一户的田放到一起,小田变成大田,把生产道由过去的3米变成了现在的5米到5米5,这些利于我们的大型农业机械和无人植保机的作业。通过小田并大田的试点,现在做到了旱能浇、涝能排,田成方、渠成网,真正保障了农田的高产出。”

村民阮晓明家里有18亩土地,在开展试点时,他就在村民大会上提出了自己意见,“通过开湾子屋场会,了解我们原来田里的情况,我们希望尽量把小田变大田,把渠和路修好。”

在充分听取村民和经营主体的建设意愿后,政府和农业部门也为种植户们提供“定制化”的农田服务。

“小田并大田以后,方便机械作业,土地流转到合作社以后,我们可以拿钱,平常没事可以打打零工,增加收入。预计一年在原来的基础上可以多个万把块钱。”谈及增收的情况,阮晓明乐呵呵地说道。

农业部门的一系列措施让当地的村民们吃下了定心丸,我市小田并大田试点村组的群众支持率也达到98%以上,流转意愿率达87%以上。

陈兵表示,“我们不跟镇村组下硬性指标任务,不追求时间进度,只要是成熟一个就实施一片,充分地把小田并大田,一户一块田这个工作落到实处。”

为了持续支持小田并大田,2024年,我市投入了1.2亿元,对实施小田并大田的八个村10645亩的土地,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,建成后,整治区田块流转率可以达到80%,主要农田水利设施配套率达100%,亩均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100 公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