凝聚教育新合力 亦师亦友共成长 我市中小学深入推行“学生成长导师制”

本网讯(颜青云、曾湘西)近年来,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校推广学生成长导师制,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,通过因材施教,指导学生的思想、学习与生活,育人育才,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
学生成长导师制是学校结合学生意愿和老师教育教学特点,通过双向选择,为学生配备指导教师,对学生开展志趣引导、心理疏导、学业指导、成长向导等个性化、亲情化教育,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
东门小学教联体子龙校区通过落实“学生成长导师制”,有效推动了学校教育的科学发展。

在东门小学教联体子龙校区的心理咨询室里,导师正在通过轻松愉快的谈心谈话,全面了解学生的诉求与困难,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。

在学校操场上,也时常能够见到老师和同学的身影,老师参与学生的生活中,和同学们席地而坐畅谈心事,一起运动。“我的导师经常陪我打球,生活当中也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。”学生张子源笑言导师就像他的朋友一样。

除了让学生感受到全方位的关怀外,导师制的实施也有效转变了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。

东门小学教联体子龙校区老师谢春华告诉记者:“作为学生的导师,我们对学生可以起到方向性的指引,能够激发学生潜能,让学生面对挑战和压力时有一个情感支撑。”

面对学生之间的个体素质差异,市职教中心也通过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,帮助学生成长。

“中职学校的孩子,正值青春期,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正确的引导,助力他们成人成才。”市职教中心党委委员、德育副校长宋晓俏介绍。

市职教中心还积极响应教育数字化浪潮,推行“互联网+德育”,开发了“合·育学生发展生态系统平台”。该平台利用互联网“大数据”技术,通过评估、记录、分析数据,为导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。

在“学生成长导师制”的推动下,学生在成长,同时教师们也在跟着不断进步。“自从担任学生的成长导师以来,我深感责任重大。为了给学生们提供更专业的指导,我积极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,不断学习新知识。”市职教中心老师付彦静这样说。

导师们从以往单一的批评、说教,拓展到采用交流谈心、家访、电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,通过个性化教育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实现思想教育、心理健康教育、学业辅导等方面的融合。

市职教中心学生熊艺茜说:“在职教中心近两年的学习生活,导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,让我从中考失利中走了出来,并给我指明了成长奋斗的方向。”

导师们坚持做到“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”,通过全员导师制的落实落细,打通家校协同育人“最后一公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