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网讯(方梓轩)金秋时节,在我市广袤乡村田野上,金染大地,稻浪翻滚,53万亩中稻陆续成熟进入收割期,收割机奔忙在金色的稻田里,确保颗粒归仓。
在河溶镇民新村的稻田里,机声隆隆、稻香阵阵,10台收割机在田间欢快穿梭,金黄的稻穗被收割、脱粒。
今年,全市53万亩水稻遭遇不同程度旱灾,我市采取多种途径组织干部群众抗旱保收,将干旱损失降到了最低。
当阳晶穗水稻专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侯贵告诉记者,就在几个月前,他们在同样的田地上种植的小麦也喜获丰收。而这种混种模式确实实用也管用。
全力推广绿色高效种植模式;全力推动科技创新;增加水稻、油菜、玉米等作物种植面积,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,在我市,种植业发展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,而这种变化却扎扎实实带来了实惠。
落实“藏粮于地,藏粮于技”,我市通过标准化农田改造,水稻面积较上年增加4.29万亩。同时,大力推广水稻耕种全程机械化,2022年我市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达到85%以上,由原来的旱育秧抛秧到现在的机械直播,降低劳动强度,减少生产成本10%以上,老百姓收入不会下降。
下一步,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进一步推广吨粮田,扩大面积,选择好的优良品种,推广应用绿色集成技术。